《聚合物改性(第二版)(高分子材料與工程專業系列教材)》
作者:
王國全,王秀芬
出版日期:
2008-05-01
開本:
16開
分類:
教材
ISBN:
978-7-5019-6362-1/TQ.292
定價:
¥20.00
官網優惠價格:
¥16
您也可以去
購買(點擊圖標進入購買頁)
內容簡介
[ ]
作者簡介
王國全 北京化工大學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聚合物共混和納米復合材料,多次獲得北京市和部委的各種獎項。王秀芬 北京化工大學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功能高分子材料、聚合物表面。
圖書目錄
第1章 緒論
1.1 聚合物改性的主要方法
1.1.1 共混改性
1.1.2 填充改性與纖維增強復合材料
1.1.3 化學改性
1.1.4 表面改性
1.2 聚合物改性發展簡況
參考文獻
第2章 共混改性基本原理
2.1 基本概……第1章 緒論
1.1 聚合物改性的主要方法
1.1.1 共混改性
1.1.2 填充改性與纖維增強復合材料
1.1.3 化學改性
1.1.4 表面改性
1.2 聚合物改性發展簡況
參考文獻
第2章 共混改性基本原理
2.1 基本概念
2.1.1 聚合物共混與高分子合金的概念
2.1.2 共混改性的主要方法
2.1.3 關于共混物形態的基本概念
2.1.4 關于相容性的基本概念
2.1.5 聚合物共混物的分類
2.2 聚合物共混物的形態
2.2.1 共混物形態的研究及制樣方法
2.2.2 分散相分散狀況的表征
2.2.3 共混物的相界面
2.2.4 影響聚合物共混物形態的因素
2.3 共混物的性能
2.3.1 共混物性能與單組分性能的關系式
2.3.2 共混物熔體的流變性能
2.3.3 共混物的力學性能
2.3.4 共混物的其它性能
2.4 共混過程、共混工藝與共混設備
2.4.1 分布混合與分散混合
2.4.2 分散相的分散過程與集聚過程
2.4.3 控制分散相粒徑的方法
2.4.4 兩階共混分散歷程
2.4.5 剪切應力對分散過程的影響
2.4.6 共混設備簡介
2.4.7 共混工藝因素對共混物性能的影響
2.5 共混組分的相容性與相容化
2.5.1 相容熱力學
2.5.2 相容性的測定與研究方法
2.5.3 提高相容性的方法(相容化)
習題
參考文獻
第3章 聚合物共混的應用
3.1 概述
3.2 通用塑料的共混改性
3.2.1 聚氯乙烯(PVC)的共混改性
3.2.2 聚丙烯(PP)的共混改性
3.2.3 聚乙烯(PE)的共混改性
3.2.4 聚苯乙烯(PS)的共混改性
3.3 工程塑料的共混改性
3.3.1 聚酰胺(PA)的共混改性
3.3.2 聚碳酸酯(PC)的共混改性
3.3.3 PET、PBT的共混改性
3.3.4 聚苯醚(PPO)的共混改性
3.3.5 聚甲醛(POM)的共混改性
3.3.6 高性能工程塑料的共混改性
3.4 橡膠的共混改性
3.4.1 橡膠共混的基本知識
3.4.2 通用橡膠的共混改性
3.4.3 特種橡膠的共混改性
3.4.4 共混型熱塑性彈性體
習題
參考文獻
第4章 填充改性及纖維增強復合材料
4.1 填充劑的種類
4.2 增強纖維的種類
4.3 填充體系性能及填充改性機理
4.3.1 填料的基本特性
4.3.2 填料對填充體系性能的影響
4.3.3 無機剛性粒子對塑料的增韌
4.4 纖維增強復合材料簡介
4.4.1 概述
4.4.2 熱固性樹脂基纖維增強復合材料
4.4.3 熱塑性樹脂基纖維增強復合材料
習題
參考文獻
第5章 接枝、嵌段共聚改性及互穿聚合物網絡
5.1 接枝共聚改性
5.1.1 基本原理
5.1.2 接枝共聚方法
5.1.3 接枝共聚物性能與應用
5.1.4 接枝共聚物研究
5.2 嵌段共聚改性
5.2.1 基本原理
5.2.2 嵌段共聚物制備方法
5.2.3 嵌段共聚物性能與應用
5.3 互穿聚合物網絡
5.3.1 互穿聚合物網絡種類
5.3.2 互穿聚合物網絡的制備
5.3.3 互穿聚合物網絡的應用
5.3.4 工業化IPN發展方向
習題
參考文獻
第6章 表面改性
6.1 概述
6.2 等離子體表面改性
6.2.1 基本概念
6.2.2 等離子體改性方法
6.2.3 等離子體改性機理
6.2.4 等離子體處理在聚合物表面改性中的應用
6.3 表面化學改性
6.3.1 堿洗含氟聚合物
6.3.2 酸洗聚烯烴、ABS和其它聚合物
6.3.3 碘處理
6.3.4 其它化學處理
6.4 光接枝聚合改性
6.4.1 表面光接枝的化學原理
6.4.2 接枝方法
6.4.3 表面光接枝改性的應用
6.4.4 表面光接枝最新進展
6.5 難粘聚合物表面改性
6.6 偶聯劑在表面改性中的應用
6.6.1 偶聯劑種類
6.6.2 偶聯劑的應用
習題
參考文獻
[ 展開全部隱藏部分 ]
責編推薦
聚合物改性方面的本科經典教材,已經得到了師生們的認可。在新版本中,將使這本書延續輝煌和生命力,更好的服務于師生。